找到相关内容133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魏晋玄学与魏晋时期的佛教

    不物于物”,主观上支配万物而不受万物支配;“玄感不为,不疾而速”,客观上只去感应万物,而不强求万物,以不变应万变,这样才可以“逍遥”。如果以满足自己性分的要求为“逍遥”,那不过像饥饿的人只求一饱、口渴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968396.html
  • “成佛之道”读后──台语念谣创作解说(下)

    堆积如山,直接污染土壤、河川与水源。    素食者的每天生活中的每一餐,都在实践环保运动,也都在节省粮食!奉劝有心却不方便亲参加“饥饿30”活动的人,可以选择从每周几餐,或几天开始素食,更能直接呼应这个...

    杨添振·吴美满撰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168445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吃缺穿,万一有钱财,也是经常破费而难得自用。甚至下堕饿鬼道,常受饥饿之苦。  (七)使上师心情愉快  敬奉上师,要使上师心情愉快,生活平静、法事不受干扰。倘若惹是生非,使上师心烦意乱,不愉快,其果报是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梵境寺与生身舍利——兼答李先生问

    饥饿。如:枵腹而守(饿着肚子仍坚持防守)。 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(1592-1600)在西北、东北、西南边疆接连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,被称作万历三大征。分别是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、平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368629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1)

    。  四谛以外,还有几条重要训条:第一是忍辱无诤。第二是慈悲平等。佛经强调忍辱,教人忍受各种凌辱迫害,以及饥饿穷苦,心中不生怨恨,释迦自称前世曾作忍辱仙,修忍辱法,毫无怨恨地让国王支解自己的身体。这不...

    范文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468850.html
  •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

    而且她立志忌口洁身,如佛教中规定禁食的散发难闻气味的葱、蒜、菜、肉、酸奶以及鸡蛋等,即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恪守自己发下的誓言,用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向世人展现出一种慈悲和信仰的力量。此外,一家中两姐妹...

    王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168855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

   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三、佛光菜根谭之教育 一句良言 能为失望的人带来重生的希望 一丝灯光 能为夜行的人带来行路的安全 一口饘粥 能为饥饿的人带来生存的力量 一把雨伞 能为风雨归人带来干爽的喜悦 A kind word brings hope to the disadvantaged. A little light brings safety to night travelers. A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168873.html
  • 浅析牟尼赞普生平

    “多曲”,该词在许多辞典中翻译为“贫富”,如果直译应该为“饥饿与富有”。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异常严重,一方面百姓深受苦难,另一方面群臣贵族生活奢侈。《西藏王统记》记载:“同为我之治下臣民,不...

    古格·其美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2268885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常受饥饿之苦,绝大部分饿鬼都是这类。生于饿鬼道的原因,除了共同的恶业以外,主要是由于心吝啬而多贪欲,不肯施舍助人,偷盗、见难不救等造成的。  饿鬼在饮食上的障碍有外障、内障。外障,是肚子很大,脚却很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

    。  (1)农夫立志是耕田,而他们的得果就是收稻。追求他们的原因,就是怕大家挨饿;因为要解决这饥饿的问题,所以“立志”耕田。  (2)我俗家有一个和我父亲是同胞姊妹的大姑母,他是年轻守寡,还有两个小孩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770425.html